文、圖/劉筱恩
第三屆雜學校在2017.10.20盛大展開。
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雜學校。儘管才辦到第三屆,但這半年來,我聽過太多人提起它,總結聽到的種種傳聞,得到的印象大約是:「這是一個有趣的教育博覽會,不過不是傳統的教育」,而要去參展的人,有玩音樂的,有練雜耍的,有標榜不聽話的,概念有點清晰又有點模糊,令人好奇。
我在20日中午前往,週間參觀人潮不多,得以悠閒的看過多數攤位。
來參展的人都很有想法,不只有想法,還有作法,也實際上在運作了。
我看到一些曾經在自己腦中一閃而過但未曾實踐的點子,在雜學校呈現,好比有攤位每年出刊,介紹某些知識或某些領域,成品既是永不過時的雜誌,也是內容深入的主題小書。站在攤位上介紹的是個靦腆的大男生,有點宅,但眼裡的火光掩蓋不了。許多攤位都是如此。因為有很多站在第一線的介紹者,就是實際上在做事的人,儘管看起來安靜內向,有時甚至生澀害羞,但感染力依然充足。
彰化南郭國小資優班的南郭郡守也是參展單位之一,我們笑說這個攤位是彰化人的集合打卡點,曾經在彰化求過學的外地人、已經到外地求學工作的彰化人,紛紛來了,這一點超出預期,但異地相聚溫暖而愉快。
有趣的是,即便是常常返鄉的彰化人,也多不知道南郭郡守在哪裡,以及接下來要陸續登場的活動,我們就呼喚大家趕快回家看爸媽、看爺奶,順便參加活動,鼓舞更多人在11月18日參加同學返校祭。
不私心的說,在這次博覽會之中,南郭郡守的整體佈置、宣傳內容都是獨樹一幟。攤位復刻了郡守最舒服的房間,來參觀的人都歡迎脫下鞋子請上座,在榻榻米上休息片刻。也因為有日治時代的風情,吸引很多人注意,尤其是外國人。從馬來西亞來的、從印度來的、從大陸香港來的外賓,很容易被迥異於其他主題的南郭郡守吸引,忍不住停下來看。
當參觀的人知道南郭郡守做的其實是老屋新生,而且是由小學生主導,都覺得新鮮。從哪裡做起、應該怎麼做、如何與政府對話、怎麼籌措經費、找誰一起來做,這些問題不斷被提起,發問得很熱烈,使我覺得這次參展充滿了意義,喚醒很多潛在的文化人。
為了都市發展,邁向繁榮,拆掉老屋以建造更新的房子是很多地方正在發生的事,而有很多人珍惜文化,想搶救老屋卻苦無著手之處,南郭郡守的參展為他們示範了一種可能:老屋新生可以是孩子們的學習課程,保留了美好的文化,創造了社區對話,也讓其他地區有同樣想望的人產生互動。
南郭郡守參加了雜學校博覽會,而它本身,就是一所有趣的雜學校。